來源: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劉燕秋
華爾街大行也挺不住了。
和超級富豪們相比,普通高凈值人群的市場還是太小了。
早先的終于傳聞落地,華爾街大行也挺不住了。
據悉,高盛已同意出售其個人財富管理(PFM)部門,該部門由高盛在2019年收購的投資顧問公司United Capital重組而來,當時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正致力于將客戶群拓展到超級富豪之外,服務于那些沒有那么富裕的大眾市場。
然而事實證明,這一舉動對于高盛的長期戰略來說無關緊要。英國《金融時報》此前曾報道稱,PFM部門約有200名員工,管理規模約290億美元的資產,約占高盛管理資產總額 2.7 兆美元的1%。
這1%指向的是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的的高凈值市場。相比之下,高盛過去的主要客戶群是超高凈值個人,平均擁有超過6000萬美元的可投資資金。高盛的私人財富部門管理著來自16000名客戶的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產。
這筆交易預計將在第四季度完成,高盛并未透露出售價格。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甩掉這個“包袱”,將提升高盛財富管理部門的利潤率。
如今,掌舵人Solomon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當下不少企業高層的處境類似,他需要專注于公司的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放棄部分財富管理業務之外,高盛也已經放棄了除在線銀行Marcus之外的絕大多數面向消費者的銀行業務。
轉型受阻,消費者端銀行業務陷入困境,二季度利潤大幅下降60%,這些并不是高盛面臨的唯一挑戰。在過去的幾年里,高盛一直以來受困于分配不均、高管離職的問題,今年年初還解雇了3000多名員工,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一輪裁員。
壓力都給到了Solomon,但他也許不是唯一需要負責的人。近年來,許多華爾街銀行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盛如今的深層困境或許在于,全球金融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投資銀行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樣擁有威望。
“光芒已經分散給了大型私募股權公司、與私募股權公司越來越難以區分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大型對沖基金。高盛現在是一家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與這些機構相比,其活力、盈利能力和影響力都較差。”《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分析道。
重新聚焦超級富豪
2018年,Solomon從前任Lloyd Blankfein手中接管了高管團隊。
2019年,高盛以7.5億美元完成了對United Capital的收購,隨后成立了PFM(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部門。
這是自2000年收購做市商Spear,Leeds&Kellogg以來,高盛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
當時,高盛正試圖從一家高高在上的機構投資銀行,轉型為面向更多人群的綜合性金融機構,Solomon的重點戰略便是,在原有的大公司和富裕客戶之外,拓展消費者金融業務。
在此之前,高盛的財富管理業務由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和Ayco(高盛此前收購的一家財務顧問公司)組成,兩家公司總共管理著近5000億美元的資產。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為高凈值個人、家庭和捐贈基金提供全面咨詢和投資解決方案。
Ayco則專門為企業高管和員工提供財務咨詢和投資管理服務,為400多家公司提供服務,其中包括《財富》100強中約60家公司。
不過,和超級富豪們相比,普通高凈值人群的市場還是太小了。經過多家公司競標,高盛的PFM部門現已被出售給投資顧問Creative Planning。作為美國最大的私人投資顧問公司之一,Creative Planning擁有超過2000名員工和2450億美元的管理資產,有能力從高盛手里接管這一部門。
出售PFM后,高盛計劃繼續為那批最富有的客戶提供財務規劃服務。對于不太富裕的個人,高盛將繼續提供基金和其他投資產品,只不過這些產品將不再自營,而是通過包括Creative Planning在內的外部財務顧問出售。高盛于2020年收購投資顧問公司Folio Financial后推出了投資顧問托管業務,除了Creative Planning之外,今年還宣布與六家第三方投資顧問公司達成多項協議。
在如今聚焦主業的新戰略下,這項交易的意義不言自明。高盛財富管理主管Marc Nachmann表示:“此次出售使我們能夠繼續專注于超高凈值業務。我們在這一領域擁有長期良好的業績記錄,也看到那里有很多持續增長的機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
轉型節節敗退
這是今年以來,高盛第二次甩掉過去Solomon主導的并購標的。在此之前,高盛已經著手出售其在2021年收購的在線貸款平臺GreenSky。
一度,高盛的消費銀行業務夢想開始得如此順利。
2016年推出的在線銀行Marcus很快便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作為華爾街最具聲望的公司之一,高盛當時認為其在風險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將使他們在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方面具有優勢。
發展也不可謂不迅速,兩年后,Marcus 的存款就超過了350億美元。隨著2018年David Solomon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Marcus進一步嶄露頭角。消費者銀行業務成為高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Marcus也成為Solomon增長戰略皇冠上的明珠。
當時高盛正處于上升勢頭,手中還有閑錢,不少投向了消費者銀行業務,其中最大一筆投向了金融科技公司GreenSky。
GreenSky是一家專門為居家裝修項目提供貸款的貸款機構。承包商和其他從事房屋裝修的人經常向客戶推銷這種貸款。2022年,GreenSky被高盛全資收購,作價17億美元。
然而好景不長,野心還是敗給了現實。今年4月,Solomon在與分析師團隊進行的電話會議上公開承認,集團高層決定啟動嘗試出售旗下GreenSky的程序。
在電話會議中,Solomon先肯定了GreenSky的業務價值。他表示,GreenSky確實是一個好業務,運行情況也相當良好,第一季度的核心貸款額穩定增加,其相關用戶也都是擁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但話鋒一轉,Solomon聲稱,考慮到目前高盛的實際情況,公司未來的戰略重點將有所調整,因此公司可能已經不適合長期持有GreenSky。
過去三年,這家知名華爾街銀行的消費者金融業務虧損了30億美元。Solomon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質疑之聲層出不窮,Solomon的轉型計劃,疏遠數十年來積累的超級富豪客戶轉向普通大眾的策略,似乎并沒有成功。
目前高盛主要的面向消費者的平臺除了GreenSky之外,還有與蘋果、通用汽車共同合作推進的信用卡項目,這也是被外界猜測下階段可能會被賣掉的主要業務之一。《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高盛正終止與這家科技巨頭的合作關系。
去年10月,Solomon宣布了一項重大重組計劃,力圖使公司回歸本源。重組之后,消費銀行業務的一部分(包括在線銀行Marcus)與資產和財富管理部門合并。包括與蘋果的信用卡合作伙伴關系在內的其他消費者業務被并入一個新創建的部門。另外一個部門主要負責高盛原有的投資銀行和貿易業務。
如今看來,這次業務重組也為高盛縮減甚至退出消費者金融業務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