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搞了個天使基金,投了一家飛機制造器
2023-09-13 10:57 合肥 創投圈

2合肥搞了個天使基金,投了一家飛機制造器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張淼,編輯:吾人

合肥模式正在升級,要升級成“創投城市”。

合肥天使基金又出手了!

近日,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近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由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領投,合肥市天使基金跟投,老股東藍馳創投追投增持。

該公司官網顯示,零重力飛機工業是一家院士領軍、技術領先的載人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創新型企業。本輪融資將用于零重力旗艦機型ZG-T6后續研發試飛、其他機型量產及適航等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零重力飛機的總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而合肥市天使基金跟投了此次融資。合肥市也被坊間稱為“最佳政府投行”,在創新創業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和潛力,不僅僅有眾多海內外知名VC/PE將合肥視為投資熱土,合肥市也出資設立了眾多國有屬性的天使基金投資優質企業,合肥市天使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對于合肥市天使基金投資落地合肥的創新創業企業的模式,也被統稱為“合肥模式”。該模式是以國資平臺為基礎,以股權投資為著眼點,通過投資、組建基金進行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產業。科大訊飛、京東方、長鑫半導體、華米科技、蔚來汽車......,這些都是“合肥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知名企業。

2022年初,合肥設立了200億政府引導母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各類專項基金,支持合肥科技創新發展;2022年6月,合肥又提出了“創投城市計劃”;今年2月,合肥出臺相關文件,要打造“科大硅谷”風投創投街區,積極引進全球各類有影響力的基金管理機構落戶“科大硅谷”核心區,力爭全區基金管理規模達到 3000 億元;今年8月,合肥又出臺了相關文件,要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

合肥模式正在升級,要升級成“創投城市”,這在我國省會城市中是“獨一份”,如果成功將成為城市推動創投的樣板城市。

01 合肥市天使基金的投資版圖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合肥市天使基金有限公司的投資版圖!

相關資料顯示,合肥市天使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于2017年由和合肥市政府發起設立,由合肥市天使投資基金負責管理,基金主要投資符合合肥市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為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應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等領域,在合肥地區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孵化的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合肥市天使基金目前對外投資的企業有162家,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從行業種類來觀察,科技行業有68家,占比41.98%;制造業有35家,占比21.6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9家,占比17.9%;批發業和零售業有13家,占比8.0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有11家,占比6.79%;金融業有6家,占比3.7%。

由此可見,科技是合肥市天使基金的投資重點,其中不乏一些有潛力的公司。比如中恒微半導體,該公司是一家專業設計﹑制造和銷售IGBT,SiC功率半導體模塊、組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IGBT模塊產品的電壓等級涵蓋600V-1700V,電流等級涵蓋75A-950A,產品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電機驅動、電源應用、風力發電等領域。

該公司目前已完成4輪融資,除了合肥市天使基金持股比例為5.09%之外,安徽省創新成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合肥高新科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樣的安徽省級或合肥市級創投基金也均持有中恒微半導體的股份,足見其受當地的重視程度,也說明合肥當地的政府創投基金眾多。

另一家有名的被投公司是合肥海圖微電子,這家公司目前是集成電路賽道的獨角獸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海圖微電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高速、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研發、設計和銷售的硬科技公司,由富煌集團、海歸技術團隊、中國科大創新團隊聯合組建。在高新創業園的創新沃土上,海圖微電子快速成長。2019年,企業獲評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團隊;2020年,首款芯片HT8001/8002成功點亮;2021年,獲“合肥高新區深科技企業”“合肥高新區雛鷹企業”等稱號,成為國家高新技術。

2023年8月,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完成了由安徽省鐵路基金、合肥建投資本、合肥產投資本等聯合投資的數億元Pre-B輪股權融資,用于加大多款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的量產規模,并基于新工藝平臺加大在機器視覺、汽車電子、醫療領域的CIS產品研發投入。加上2022年底完成由金通資本、毅達資本、興泰資本聯合投資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海圖微電子已經獲得合肥市級所有產業投資平臺同時投資。

目前合肥市天使基金持有海圖微電子的股份為6.92%,是第三大股東。

合肥市天使基金龐大的投資版圖只代表著合肥市國有基金投資優質企業的一部分,“合肥模式”孕育了龐大的由政府引導的投資版圖。

02 “合肥模式”成就了合肥

合肥地處我國中部,雖是省會城市,但經濟發展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滯后的。直到2008年,合肥市政府的一個極具創新意識的舉動,將合肥的經濟駛向了快車道。

彼時,合肥市政府拿出了三分之一財政收入,引進了當時虧損超過10億元的京東方。對京東方的投資,日后為合肥帶來了100多億的收益,也是“合肥模式”的開端。

“合肥模式”歸納起來就是以政府基金為主導,撬動資本,以資本引入產業,進而打造新興產業集群。同時,“合肥模式”中對人才資源相當重視,合肥市經常從當地大學招攬專業人才,鼓勵政府機關、大學院系和企業之間通過交流建立信任和網絡。另外,“合肥模式“的主產業鏈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從京東方開始合肥便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合肥產投與兆易創合作啟動總投資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制造項目。經過多年發展,長鑫存儲目前已是我國最大的制造DDR4和LPDDR4內存芯片的廠家,并且正在計劃科創板IPO。

2020年,合肥市政府再次出手,向處于困境中的蔚來投資70億,幫助其走出了至暗時刻,蔚來為了回報合肥,將總部設在了合肥。

合肥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相當重視,先后引入比亞迪、大眾等整車企業。同時合肥力求打造一個完整的汽車供應鏈,目前已經集聚了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動力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在新能源時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十分重要,合肥積極培育或引進了科大訊飛、杭州宏景智駕、合肥四維圖新、華為和百度等相關企業。

正是因為合肥模式的助力,合肥才能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并且朝著“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邁進。

除了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新興產業在合肥的蓬勃發展,合肥的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三個產業入選了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合肥從無到有,正在書寫一個新的產業傳奇。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國資累計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資超1200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超45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投資近5000億元。

“合肥模式”為合肥帶來的回報是巨大的,它不僅僅表現在投資回報,更是帶動了城市經濟層級的提升,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激活了眾多產業。2007年合肥的GDP僅為1334.20億元,在全國排名56位,到2021年,合肥的GDP達到了11412.8億元,全國排名躍升至19位,成為近十年我國重點經濟城市中GDP增幅最大的城市。

“合肥模式”的成功也為合肥帶來了人口的增長,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2010-2020年,合肥常住人口增加191.3萬人,近兩年的增速更是排在了長三角地區的前列。

相關專家指出,合肥之所以能夠從全國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是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有為的政府體現在:一是頂層設計上把方向。持續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規劃,做好前瞻性布局,保證規劃方向和產業政策的連續性。二是國資引領上把決策。依托3家國資平臺,靈活運用參股基金廣泛撬動社會資本,很好地發揮了國資引導作用。

03 推出“創投城市計劃”

“合肥模式”的成功給了合肥動力,一個更大的計劃“閃亮登場”。

2022年6月18日,合肥推出了“創投城市計劃”,這被外界視為“合肥模式”的升級版。

“創投城市計劃”將以基金為抓手,聚集資本、挖掘項目、判研項目、匹配項目與資本。

為了該計劃能成功完成,合肥設立總規模200億元市政府引導母基金,力爭5年內培育5-10家領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機構,引進不少于50家行業領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機構,實現備案基金管理規模不少于500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

去年,該基金與100余家國內風投創投機構進行了密集式洽談,對接項目208個,包括紅杉資本、毅達資本、華潤資本、中金資本、中信建投等頭部VC/PE悉數在列。

目前,該引導母基金下參股的各類基金共49只,規模已達1602億。

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克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合肥模式”投的項目,無論是京東方還是蔚來,都是先有項目,再通過政府財政資金,招引項目落戶,屬于“以招代引”。而“創投城市計劃”,是通過設立政府引導母基金,廣泛利用參股基金,篩選優質項目。然后,再通過“線上+線下”的項目資本對接平臺,吸引更多市場化基金參與。一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二來項目路演就是輔助政府對項目進行更為嚴謹的盡調和研判。”

2023年年初,合肥又召開了工作推進會,要求將“創投城市計劃”工作常態化、系統化、品牌化。據統計,今年1到7月,合肥采用線上+線下模式,共開展“創投城市計劃”項目資本對接活動134場,362個產業項目利用平臺進行了融資對接,成功為科力北斗、北京茗澤、正弦空間等企業爭取到融資支持。85個項目獲得融資支持48億元,撬動總投資732億元。

2023年8月22日,合肥市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合肥市支持總部經濟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的通知》。該通知指出,合肥要圍繞“做優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質量”,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支持在肥企業打造制造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上市主體、供應商集群、配套基金“1+5”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總部企業數量超過150家,實現三年翻一番,成為長三角總部經濟重要集聚地。

通知中明確將給予總部企業的支持政策,包括榮譽獎勵、多做貢獻獎勵、核心員工激勵、產業鏈對接和場景應用支持、辦公用房支持等。

“合肥模式”升級,正在進行中,一座“創投城市”正呼之欲出,將成為一些致力于創投城市的樣板。

其實當前在中國經濟轉結構的情況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城市也學起了合肥,爭當城市投行,甚至廣州、南京這樣的發達城市也在學習合肥。目前,政府出資已占中國創投行業LP資金規模的半壁江山,城市投行化發展蔚然成風。如果中國能有更多的“合肥”,那么中國一定能在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等面取得突破,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